Google AdSense Crosscol

大蒙古國, 四大汗國與元朝

Views since 2020-01-25

蒙古三次西征,在世界史上絕對是一件大事,首開其端的是大蒙古國
(伊克‧蒙兀爾‧烏魯斯)創建者成吉思汗鐵木真,渠討伐花剌子模,掀起其後由其子及孫的另兩次西征.


對於蒙古西征,雖然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歷來史家對蒙古西征的評價褒貶不一,而其所以西征,更有深入探討必要.

而其討伐花剌子模完全攻滅該國後,其王摩訶末二世之予札蘭丁之下落,以往各書僅稱札蘭丁跳入印度河脫逃,未作進一步之追究.

另者成吉思汗之西征,究竟應否納入國史,凡此均值得探討,本文擬就以上各點加以析論。



成吉思汗之西征掀起之後兩次蒙古西征,此是後話,但在世界史上,卻占了不少篇幅,但是卻被稱為「世界征服者」,蒙古西征作為蒙古民族史或元朝前期史,應該比作為元朝史更為合適,當然這只是師心之見,可供思索討論。

回頭看長春真人在今中亞與成吉思汗數度會談,理應對成吉思汗行事風格有所影響,長春真人於西元1223年啟程東返,於次年1224年)八月返抵燕京(今北京),大蒙古國果真對全真教給予相當之優崇。

成吉思汗於攻滅花剌子模後,於1225年返回蒙古,但想及西征之初,曾向西夏征兵,郤被西夏主所拒,認為西夏有不臣之心。

且之前攻打西夏時,西夏表示降服,並承諾送質子到蒙古,只是始終沒有送來,乃想予以懲罰,遂於西元1226年親自率軍討伐西夏(前此已有五次攻打西夏紀錄),此次六伐西夏,蒙古軍分為東、西兩路,卒將西夏滅絕。

而成吉思汗也於1227因舊傷復發,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臨終前交待諸子及諸大將,死後秘不發喪,萬不可使西夏人知曉,以防西夏改變投降的決定,並且交待當西夏末帝開城投降時,要將前來投降的西夏君臣全部殺死,蒙古軍進入西夏首都中興府時(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極盡殺戮破壞之能事,使許多西夏文物薀然無存。


前此奮身躍入印度河的花剌子模札蘭丁,沒有死,而在蒙古征服、攻滅花剌子模後,有部分蒙古軍隨成吉思汗返回蒙古,札蘭丁則從印度德里潛回波斯,從事規復花剌子模大業。

未幾成吉思汗薨,窩闊台嗣立為大蒙古國大汗,窩闊台對於征服中國(指女真族所建之金),遠較控制波斯為甚,派其弟拖雷征金。

為爭取勝利,更聯合南宋,對金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蒙古承諾一旦攻滅金,可將黃河以南之地給南宋,於是雙方出師南北夾擊金,於西元1234年金亡,但拖雷在戰爭結束前崩殂。

在蒙古主力攻金的同時,有兩支偏師指向朝鮮與波斯。

指向朝鮮者略而不談,由綽兒馬罕統率之蒙古兵團,於1230年進入波斯,札蘭丁不僅沒有全力抵抗蒙古軍的入侵,反而率軍向西介入近東的政治鬥爭,想將其勢力伸入伊拉克北部、敘利亞及喬治亞等地。

其時札蘭丁將其軍事總部設於今亞塞爾拜疆,當蒙古軍逼近時,竟然孤立無援,只得隻身脫逃。

他曾要圖再招集流亡組織軍隊,但未能成功,並為其部眾所背棄,最後又被其扈從所出賣,在逃往小亞細亞Anatolia途中,復為蒙古軍所困,雖然他又脫逃了,可是卻在逃往庫得斯坦Kurdistan山中時,被盜匪所殺。

但殺他者並不知道所殺的人竟是花剌子模沙札蘭丁[17],就像晚清名將僧格林沁一樣,不是死在敵人之手,而是被土匪所殺。


從此花剌子模成為歷史名詞,不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


關於成吉思汗西征,到此理應告一段落,但關於蒙古史有若干問題似乎須加以澄清,茲分別敘述如次:

()大蒙古國與元朝

按成吉思汗所建立之國家為大蒙古國,其君王稱汗或可汗,係經庫里爾台大會推舉產生,其後窩闊台、貴由、蒙哥、忽必烈等,均經過此一程序。

只因忽必烈統治中華大地,為了適應中原的歷史、文化傳統,取《易經》:「大哉乾元」之「元」字為國號,並自稱皇帝。

但對草原諸游牧部落及各屬國,仍然稱大蒙古國及可汗。

等於一個國家有兩個名稱,元朝諸帝幾乎都有汗號,只是中原臣民或漢文文獻對此未加注意,茲將元代諸帝廟號、本名漢字音譯、漢文謚法、蒙文謚法、在位年數、年號及其與前一可汗之關係,以表列方式呈現如次:

廟號
本名漢字音譯
漢文謚法
蒙文謚法
在位年數
年號
與前一可汗之關係
太祖
鐵木真
聖武皇帝

22


太宗
窩闊台
英文皇帝

12

定宗
貴由
簡平皇帝

3

憲宗
蒙哥
桓肅皇帝

8

堂弟
世祖
忽必烈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可汗
34
中統、至元
胞弟
成宗
鐵木耳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可汗
13
元貞、大德
武宗
海山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可汗
4
至大
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可汗
9
皇慶延祐
英宗
碩德八剌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可汗
3
至治

也孫鐵木兒


5
泰定

阿速吉八


一月
天順
明宗
和世王束
翼獻景孝皇帝
忽都篤可汗
1
天歷
堂兄
文宗
圖帖木爾
聖明元孝皇帝
札篤牙可汗
3
至順
寧宗
懿璘質班
冲聖嗣孝皇帝

一月

惠宗
妥懽帖睦爾

烏哈克圖可汗
38
元統、至正
昭宗
愛猷識理達臘

必里克圖可汗
8
宣光

上表[18]自鐵木真至蒙哥四位可汗之廟號,係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循中國政治傳統,加以追謚。

退出大都(今北京)之妥懽帖睦爾,事在西元1368年元帝妥懽帖睦爾至正二十八年,一般史書都將這一年當作元朝滅亡之年。

其實不然,當年隨元帝撤出大都的蒙、漢官員、軍隊為數不少,初在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繼續行使元朝政令,1370年病卒於應昌。

明朝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謚之為「順帝」,但此一謚號蒙人或蒙文文獻均不接受,另行謚之為「惠宗」,元朝何曾滅亡?

其子愛猷理達臘繼立為帝,改元宣光,薨後廟號昭宗,元朝何嘗滅亡?

漢文文獻或史料之所以稱妥懽帖睦爾退出大都為元亡之年,其實只是為了彰顯明朝繼元朝而立的正統性而已。


一般漢文史料或文獻均稱元帝妥懽帖睦爾退出大都後,五傳至鬼力亦時,去元國號稱韃靼,棄皇帝稱可汗,這種說法多見於葉向高的《四夷考》、王世員的《弇州史料集》、何喬遠的《名山藏》、鄭曉的《吾學篇》、《皇明四夷考》、《今言》、嚴從簡的《殊域周咨錄》,由於符合漢人的「史觀」(或說「胃口」,似更貼切),所以就成為漢文文獻的普遍說法。

雖「普遍」,但卻不符史實,這點從上文元朝諸帝幾乎都有汗號,可知所謂「棄皇帝用汗號」之說,根本是錯誤的。

另自成吉思汗創「伊克、蒙兀兒、烏魯斯」(讀若Ykek Mongrol Ulus,意為大蒙古國)以來,這個國號一直沿用到十七世紀初(明末,後金努爾哈赤時)林丹汗死後,大蒙古國才算完全壽終正寢。

試看忽必烈只是為適應中原文化、歷史、政治傳統,在中國本部另起「元」的國號,但對草原諸游牧民族屬國、外國,仍然用大蒙古國,且看《元史》卷二○八《外夷傳、日本》載有元世祖忽必烈致日本國王的詔書就是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可見元朝皇帝對外仍自稱其國家為大蒙古國,一直到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仍然自認是大蒙古國的大可汗。

至於元帝退出大都後,由於生存空間自然條件已經改變。恢復游牧生活,當初追隨妥懽帖睦爾北上的漢人軍民,或漸次南下降明,少部分之後人遂漸融入蒙古族中,對於元朝或皇帝的稱謂,對草原游牧生機類型的大蒙古國而言,已經不習慣了,但是並沒有忘記「大元」這個光榮的國號。

例如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巴圖蒙克,在其妻滿都海夫人(註)輔佐下,成為大汗,其汗號明人音譯為「達延汗」,其實「達延」就是「大元」,只是明朝人不願見到「大元」二字,而音譯之為「達延」。

(註)滿都海夫人年長於巴圖蒙克二十五歲,在輩分上是巴圖蒙克的曾叔祖母,因夫滿都固勒死,遂嫁年幼之巴圖蒙克,且輔佐其成為大蒙古國大汗

可見大蒙古國固然沒有滅亡,「大元」也沒有消失,其時是十五世紀中葉,這一點,在研究蒙古或元朝史時,不宜予以忽略。

()關於四大汗國

一般國人讀元史或蒙古史,提到蒙古西征建立橫跨歐亞四大汗國時,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尤其自清朝中葉以來,飽受東西方列強欺凌,被迫訂下許多不平等條約,不是賠款、就是割地、強迫開放通商口岸、圈地形成租界……讀到蒙古西征建立四大汗國,不免為之一振,像是出了一口悶氣。

其實這只是魯迅筆下阿Q精神反應[19],與中國的榮辱毫不相干,因為許多漢人讀到岳武穆(飛)的《滿江紅》一詞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同樣的覺得慷慨激昂,這對團結國內各民族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會撕裂民族情感,因此應以平常心看待四大汗國,就史論事即可,茲將四大汗國簡述如下: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於其十三年1218年)滅西遼,之後西征花剌子模,進入今中亞地區,約於1225年還師土拉河,隨即劃分諸子封地。

按在開始西征時,即確定立其第三子窩闊台為大蒙古國大可汗繼承人,西征後以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及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封給窩闊台,以葉密立為首府(葉密立或作也迷里,地當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額敏縣)是為窩闊台汗國。

西元1227年成吉思汗崩殂,兩年後,窩闊台入承大統,成為大蒙古國大可汗。

理論上窩闊台既入承大統,窩闊台汗國已不復存在,但事實上汗國由其子貴由繼承,其後貴由又入承大蒙古國大可汗,汗國由貴由之弟合失之子海都繼承1260~1301年)。

之後由海都之子察八兒繼承1301~1310年),後為察哈台汗國所併[20]

相傳西洋歌劇中之《朵蘭多公主》一曲,就是指海都之女出嫁故事。

察哈台汗國,察哈台,或諧譯為察阿歹、察合台、察合帶、茶合帶、察干岱等,為成吉思汗次子,能征善戰,屢建戰功。

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事後獲封西遼故地,以此為基礎建立察哈台汗國。

其封地大致東起伊犁河、西及錫爾河、南及於阿姆河,而以垂河(或作吹河)流域為中心,重要的大城為伊犁河附近之阿里馬力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

傳至篤哇時1274~1306年),聯合海都之子察八兒與大蒙古國(元朝)大汗(皇帝)忽必烈為敵,稍後又併吞了許多窩闊台汗國領地。

1370年察哈台汗國實權為蒙古疏族帖木兒所奪,察哈台汗國已是名存實亡,其後又蛻化為東、西兩汗國,東汗國再蛻化為葉兒羌汗國,最後為額魯特蒙古準噶爾所滅。

伊爾汗國,大蒙古國大汗貴由崩殂後,成吉思汗後裔爭奪大汗已趨於激烈,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蒙哥與金帳(欽察)汗國之巴都(或作巴秃,係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之次子)合作。

巴都支持蒙哥奪取大汗之位,一旦奪得大汗之位後,同意金帳汗國一切自主[21],等於承認金帳汗國是另一個蒙古國。

由是蒙哥成為大蒙古國第四任大汗,疆域包括今日的伊朗、伊拉克、約旦、一部分敘利亞、今屬於俄羅斯之喬治亞與屬於土耳其之小阿美尼亞。

就疆域而言相當廣袤,由於旭烈兀與忽必烈、蒙哥是同胞兄弟,所以當蒙哥崩殂後,忽必烈自立為大汗,旭烈兀給予支持,而且始終與元朝維持良好關係,承認元朝為其宗主國,於1394年為帖木兒所滅。

金帳汗國或作欽察汗國,為幾個汗國中位處最西邊、而且也是疆域最大者,巴都係朮赤(成吉思汗之長子)之次子。

他之得以繼承朮赤而為金帳汗國之汗,實由於其能征善戰,蒙古第二次西征歐洲時,就是由巴都作統帥,如果不是因窩闊台崩殂,很可能征服整個歐洲。

他繼承汗位後,將東方領土賜予其兄長兀兒答,別立為白帳汗國,因此金帳汗國等於有東、西個汗國。

東汗國領地大致為西北利亞及今哈薩克斯坦之地,西汗國則擁有歐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今屬波蘭之加利西亞。

上文提到蒙哥為爭奪大蒙古國大汗之位,曾與巴都約定一旦在巴都支持之下,奪得大汗之位,承諾讓金帳汗國自主,因此金帳汗國與拖雷系之元朝維持友好關係。

以上為蒙古四大汗國概略情況,其建立的時間並非同時,而彼此雖均為成吉思汗之後裔,但彼此之間時友時敵互相兼併,絕非和睦如「兄弟之邦」。

()四大汗國與元朝之關係

一般文獻,甚至歷史教科書往往稱元朝統治四大汗國,然而史實並非如此。

當忽必烈自立為大可汗建立元朝時,其弟阿里不哥也在蒙古故壤召開庫里爾台大會立為大可汗,因此雙方訴諸兵戎,結果阿里不哥不敵,不得不向忽必烈請罪,忽必烈赦之,但次年1266年)阿里不哥就因「病」而死。

至於窩闊台汗國之海都,曾經附和阿里不哥,可見窩闊台汗國與元朝的關係相當緊張,稱其屬於元朝,殊非所宜。

察哈台汗國始終與拖雷系不和,稱元朝統治察哈台汗國也與史實不合。

按察哈台汗國領地為西遼故壤,其地早住民族在宗教上早已伊斯蘭化,在語文上已突厥化。因察哈台死後,其汗國已經突厥化、伊斯蘭化,且察哈台生前即與窩闊台友善,而與朮赤對立,與拖雷系也乏好感,元朝實未統治之。

只是以往有關察哈台汗國的文獻或論著不多,雖也有一些史料,多是以察哈台文寫成(所謂察哈台文,是指以阿拉伯文字母拼寫突厥、回紇語言,今日維吾爾文就是察哈台文),能識且能譯者不多,所幸近年中國大陸學者劉迎勝著有《察哈台汗國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篇幅頗大,欲對察哈台汗國作較深入探研者,此書當為不可或缺者。

金帳汗國,係赤朮之子巴都所創建,上文曾敘及蒙哥為欲奪得大可汗之位,曾與巴都約定,如獲得其支持,一旦得以入承大統,將同意金帳汗國一切自主。

按蒙哥為大汗時在西元1251年,而九年後1260年)忽必烈始自立為大汗並建立元朝,金帳汗國不屬於元朝,乃是極明顯之事。

只是朮赤向來與拖雷友善,因此朮赤系諸汗國與拖雷系的元朝,維持友好關係,則是可能的。

至於伊爾汗國,係蒙哥任大汗時,派其胞弟旭烈兀西征時所建。之後忽必烈(係旭烈兀胞兄)自立為大汗並建立中國傳統式的元朝。旭烈兀均給予支持,並承認元朝為其宗主國。

如旭烈兀死後,其諸子、眾異密均跪拜請旭烈兀之長子阿八哈接受旭烈兀遺命承接伊爾汗國之汗位,但阿八哈則說:

忽必烈合罕即大汗)是長房(指忽必烈是旭烈兀之兄長),怎能不經他的詔賜就登臨(汗位)呢?[22]

因而阿八哈在未取得元帝忽必烈認可冊封前,只自任攝政,多桑C.d ohhson,係瑞典人)就認為:

阿八哈以未奉忽必烈命,不敢就汗位,坐一凳上,執行最高大權,追認旭烈兀之一切遺命。[23]

五年後,元帝忽必烈,同時也是大蒙古國薛禪可汗所派遣特使始抵達伊爾汗國汗廷「帶來了賜給阿八哈汗的詔旨、王冠、禮物,讓他繼承自己的光榮的父親成為西亞地區的汗,沿著父祖的道路前進。」[24]

阿八哈接元帝、大可汗的冊封後,於西元1270年十一月正式登上伊爾汗國汗位。

從上述伊爾汗國的汗,需要經過元朝的冊封,當然可以認定伊爾汗國是中國元朝的藩屬。

且再看當伊爾汗阿八哈死後,其子阿魯渾與阿八哈之弟帖古迭兒(或作阿合馬)爭奪汗位,其時1284年)全體哈敦、宗王與異密,都擁戴阿魯渾繼承汗位。

但仍需等到兩年後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元朝派「兀兒都乞雅從合罕處來到,帶來詔如下:冊封阿魯渾繼承其父為汗。」[25]阿魯渾此時才正式舉行登汗位儀式,從而可見伊爾汗國確實屬於中國元朝。

不僅如此,元朝中央政府不僅對伊爾汗予以冊封,而且對伊爾汗國的功勛大臣也賜官封爵。

當阿魯渾與帖古迭兒爭奪汗位時,大異密不花為阿魯渾之登上汗位,立下大功,之後阿魯渾拜不花為伊爾汗國的丞相,元朝中央在冊封阿魯渾的同時,也賜封不花為汗國丞相。

及至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泰定元年1324年),伊爾汗國大異密出班以擁戴不賽因有功,伊爾汗廷上奏朝廷請給出班加官晉爵,據《元史》載:

(十一月)乙丑,諸王不賽因言其臣出班有功,請官之,以出班為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給銀印、金符。[26]

此外另有許多史料、文獻證明伊爾汗國確實承認中國元朝為其宗主國,茲且再舉一例以證之。

初忽必烈為征伐南宋,在圍攻南宋襄樊(襄陽、樊城)(時為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南宋度宗趙禥咸淳七年),歷時五年未能攻下,忽必烈必急如焚,時畏兀人(即後日之維吾爾)阿里海牙建議使用回回炮。

忽必烈立派特使向伊爾汗國阿八哈汗征調回回炮匠來華,阿八哈遂派阿老丁及其弟子亦思馬因舉家馳驛元大都(今北京),製造回回炮,協助元軍攻宋襄樊。

卒於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一炮擊中襄陽城譙樓(城門上之望樓,俗稱譙樓),聲如雷霆,全城震動,令宋軍心大亂,一年之內襄樊二城先後被元軍攻占,加速南宋之滅亡[27],凡此均可證明伊爾汗國確實為元朝之藩屬。

成吉思汗西征其規模之大,殺戮之慘烈,在人類史上實屬罕見,人類自諍為萬物之靈,但在地球上的動物,似乎只有人類會從事有組織的去殘殺同類,似有愧於「萬物之靈」稱號,因此對成吉思汗及其後的兩次西征,實不必興「與有榮焉」之感,直當一歷史事件看即可,質之賢者,未省以為然否。


延伸閱讀:



[17]  見《蒙古與俄羅斯》札奇斯欽漢譯本上冊,頁35
[18]  此表係摘自黎東方《細脫元朝》,台北文星書局,1966年,下冊,頁215~216
[19]  見魯迅(本名為周樹人,字豫才)《阿Q正傳》,香港國光圖書公司出版,此書魯迅於1921年寫成,香港出版時已是1960年代。
[20]  見黎東方《細說元朝》下冊,頁298。另于寶林編著《中華歷史紀年總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頁843
[21]  見黎東方《細說元朝》下冊,頁202
[22]  見拉施特主編,余大鈞《史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三卷,頁103
[23]  見多桑著、馮承鈞譯《蒙古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下冊,頁575
[24]  見《史集》第三卷,頁136
[25]  見《史集》第三卷,頁194
[26]  見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元史》頁651
[27]  見徐良利《伊兒汗國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頁90
[28] 以上多係參考王小彬《夏格巴日記與西藏幸福事業會》一文,王小彬係北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29] 見譚‧格倫夫著、伍昆明、王寶玉譯《現代西藏的誕生》,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0年,頁130~133,但此處係轉引自張云《西藏歷史問題研究》,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頁303
[30] 見夏格巴《藏區政治史》漢譯本下冊頁230
地圖來源:史圖館43史圖館45史圖館46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