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Crosscol

成吉思汗西征 (一) 滅西遼

Views since 2020-01-25

蒙古三次西征,在世界史上絕對是一件大事,首開其端的是大蒙古國(伊克‧蒙兀爾‧烏魯斯)創建者成吉思汗鐵木真,渠討伐花剌子模,掀起其後由其子及孫的另兩次西征.

對於蒙古西征,雖然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歷來史家對蒙古西征的評價褒貶不一,而其所以西征,更有深入探討必要.

而其討伐花剌子模完全攻滅該國後,其王摩訶末二世之予札蘭丁之下落,以往各書僅稱札蘭丁跳入印度河脫逃,未作進一步之追究.

另者成吉思汗之西征,究竟應否納入國史,凡此均值得探討,本文擬就以上各點加以析論。

二、成吉思汗西征

鐵木真自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視野更為開闊,要建立更強、更大的蒙古帝國,不以統治草原地區為滿足,要開疆闢土向外發展。

自遠古以來草原游牧民族,就如同沙漠一樣有向外擴張的天性,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年)之《渭城曲》有:

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見在八世紀時陽關仍是胡漢交界的邊關城鎮,(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但到宋時已為滾滾黃沙所吞噬。

生活在草原沙漠地區的民族,幾乎都具有這種向擴張的天性,自遠古時代之匈奴、而鮮卑、柔然、敕勒(高車),突厥……而蒙古,莫不如此。

這是生存空間自然條件,制約了生息其間民族的個性,成吉思汗創建了大蒙古國,初期忙於建立國家建制,分封有功者,一時之間並未向外用兵。

至於其所以稱「成吉思汗」者,歷來中外史家對此作出諸多解釋,歸納起來僅有以下幾種比較能言之成理如:

蒙古語Tchink猶言剛強,Guiz表示多數之語尾助詞,汗為可汗之縮稱。

太祖未起時,石上有異鳥對著太祖叫青吉斯,太祖以為瑞,就取牠的來做號,成吉思,譯語是天賜。

成吉思這個名詞可能是騰吉思之訛轉,意思是海,可汗是大汗、皇帝,合起來便是海內的皇帝。

蒙古語『成』義氣力強固,『吉思』義多數,義即多數擁戴之氣力強固之大可汗。

成吉思可汗就是萬汗之汗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萬王之王King of the Kings。」[8]

雖然有以上諸多解說,但仍以「萬汗之汗」、「汗中之汗」的解說較合情理,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總喜歡在官稱(如汗)之外,另起一個官號(如成吉思)[9] 所以「成吉思」是美稱,不必刻意作太多的解釋。

成吉思汗完成大蒙古國國家建構,並對蒙古軍作一番休養整補後,對前此1205年曾攻掠西夏並大事劫掠,但未洩心中對西夏收容克烈部亦剌合桑昆之恨,且攻打金朝更需以西夏作為練習戰之對象,遂於西元1209年三月率軍進攻河西(註)。

(註)河西 - 指甘肅蘭州以西,以其位於黃河以西,遂稱河西,一般也作河西走廊,河西,蒙語訛讀為合申,因此合申也指西夏。另,因甘肅簡稱隴,因而有人誤以為隴西係甘肅西部,其實正相反,因甘肅東北有隴山與陝西相鄰,故隴西實指甘肅東北而言,此雖題外,但頗值一提

西夏皇帝李安全遣太子率兵拒蒙古軍,兵敗,蒙古攻克兀剌海城(其地當今甘肅省張掖市之東),俘獲西夏太傅西壁氏,蒙古軍進至克夷門(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北),又戰勝西夏,遂進攻進攻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並引黃河水灌城,河堤決口,河水外溢,反而淹到蒙古軍,不得已後撤,但仍遣所俘之西夏太傅入中興府招降。

西夏皇帝李安全在力不如人情況下,只得嫁女求和,按西夏自元昊建國後,自稱姓蒐名氏,李安全之女名察哈,成吉思汗納西夏公主,乃與之議和。

前曾提及成吉思汗的戰略思維,對敵人是趕盡殺絕不留遺孓,前此攻滅仍蠻部時,其汗太陽汗之子屈出律向西逃往中亞草原,不知所終,只得暫行作罷。

其實屈出律出逃時,也有頗多乃蠻部人民也逃往中亞草原(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其時天山南北及今中亞兩河(錫爾河、阿姆河)之地,均為西遼所有。

西遼者,係遼滅亡時(西元1125,有遼宗室耶律大石者,率少數部屬北上大漠,向原有遼朝部屬之漠北十八部游牧民族徵集人馬,轉而向西,威服高昌回紇,逐步擁有今天山南北,建立西遼帝國。

更進而併有東西喀喇罕汗國,再進而逼令中亞古國花剌子模向西遼納貢稱臣,為西域強國。

耶律大石數傳後至其孫耶律直魯古為帝,屈出律逃亡西域時,正值耶律直魯古為帝,可能由於屈出律相貌偉俊而又能言善道,頗得耶律魯古之賞識,竟以女兒渾忽嫁屈出律[10],登時搖身一變成為西遼帝國之駙馬。


屈出律成為駙馬之後,極受耶律直魯古之寵信,其時西遼聲勢已大不如前,附庸之花剌子模經常不按時繳納貢賦,西遼因缺乏兵源,對之也莫可奈何。

屈出律得知此種情況,乃向耶律直魯古進言說:草原上有頗多乃蠻部遺民流落其間,如獲允准,前往收集乃蠻遺民,當可得數萬人,以之充實西遼兵源,則有足夠兵力討伐花剌子模之不臣。

這話正說到耶律直魯古心坎裡,當然允其所請,並撥給若干人馬,以便其前往草原收集乃蠻部遺民,屈出律果真收集到不少乃蠻遺民,約有一、二萬人之多,這在草原上也可算是一股力量。

從此屈出律有了私人武力,就沿途劫掠,途中遇到花子模使者,雙方經過一番密談,竟然決定雙方合作奪取西遼政權,屈出律更想取耶律直魯古而代之,時為西元1211年,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四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三年。

這年正值西遼耶律直魯古率軍出擊窣堵利瑟那Sogdiana地區的斡思曼,屈出律認為這是出兵奪取西遼政權的大好機會,於是先出兵攻占訛跡刊城Ozkend或作烏茲根),盡掠城中財富,更想進攻八剌沙袞Balasagun,西遼以之為都,稱虎思斡耳朵,其地約當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之托克馬克,約當唐代碎葉城).

耶律直魯古聞訊兼程趕回,將屈出律擊退,就在此時花剌子模應屈出律之約,出兵攻打西遼,攻破西遼怛羅斯城(或作塔拉斯),城內守軍潰敗,紛紛竄入虎思斡耳朵,於是城中大亂,屈出律趁亂率軍攻入西遼京城,《遼史》對此作如下記載:

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指耶律直魯古),而踞其地。

於是屈出律篡奪西遼政權,仍稱喀喇契丹,沿用天禧年號,表面上尊耶律直魯古為太上皇,以維政權之穩定。屈出律奪得皇位後,仍稱古兒汗,開始胡作非為。

原先西遼自耶律大石開國以來,對宗教採開放態度,尊重人民擁有不同宗教信仰,而當時西域幾乎全為伊斯蘭教信仰。

屈出律原信奉基督教聶斯托利斯教派(克烈部王汗也信奉此教派),但稱帝後別娶一妃,此新妃係佛教徒,勸屈出律改宗佛教,又下令全國人民必須改信佛教,不得再奉穆罕默德。

更召集穆斯林辯論教理,穆斯林之首領阿拉哀丁向屈出律往復申辯,屈出律竟因辭窮而惱羞成怒,將阿拉哀丁縛綑釘在門上,於是激起所有穆斯林之忿怒,可見屈出律之作為不得人心,此種情況在草原上廣為傳播,遂為成吉思汗所知。

成吉思汗既知屈出律之下落,本其趕盡殺絕除惡務盡的戰略思維,豈容屈出律消遙於其戰略思維之外,於是命大將者別(或作哲別)率兵二萬出征屈出律。

蒙古大軍甫抵西遼邊境,屈出律立即逃往合失合,蒙古軍追趕不止,屈出律又向西逃往巴達合商,終於被者別將之擒殺,乃蠻至是徹底滅絕。

而散布在草原上的乃蠻遣民逐漸融入後日的哈薩克民族(此民族最初是以烏孫為主幹,漸次吸納不同民族而形成哈薩克族),至今哈薩克族中仍有許多以乃蠻曼為姓之部落。

成吉思汗既滅屈出律所篡的西遼,並將之納為大蒙古國的版圖,由是大蒙古國算是與花剌子模相鄰。














[8]   以上各說請參見《蒙古秘史》陳彬龢註《多桑蒙古史》馮承鈞譯本,馮承鈞《成吉思汗傳》、李符桐《成吉思汗傳》、胡耐安《邊疆民族志》、黎東方《細說元朝》、馬鋆《成吉思汗》。
[9]   見羅新《中古北族名號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  見格魯塞著《草原帝國》,魏英邦譯本,但「渾忽」一詞可能漢語「皇后」之訛讀,蓋其後屈出律篡西遼自立為帝,其妻自為皇后,乃訛讀為渾忽。

地圖來源:史圖館43, 史圖館45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