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Crosscol

中世紀西域胡僧之幻術及洛陽靈異事件 (五) 桃花石

Views since 2020-01-25
 -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上一篇:佞佛與滅佛

四、西域佛僧善幻術 

諸胡列國南北朝時,來華之西域佛僧,大多身懷炫幻之術,以此招徠信徒.  上文所舉佛圖澄,鳩摩羅什可為明證。

北魏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時,即開鑿雲崗石窟,其中五尊大佛,相傳就是以北魏早期五位皇帝像貌為樣本而雕塑[17]此五位皇帝分別為文成帝拓跋濬、景穆帝、太武帝,明元帝及道武帝.  

及至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佛教更盛,上文曾提到僅洛陽一地就有佛寺院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其中有若干係住宅改為寺院者),其中若干佛寺建築宏偉,金碧輝黃,奢華情況前所未見.  如城內之永寧寺,係北魏孝明帝元詡熙平元年(西元516年)由其母靈太后胡氏所立,其宏偉華麗情況,據曾身歷其境之陽衒之[18],有如下之描述: 

「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宮前閶闔門南一里御道西。……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見之。……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鐸,復有鐵鏁四道,引剎向浮圖。

四角鏁上亦有金鐸,大小如一石甕子。浮圖有九級,角角皆懸金鐸,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鐸。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牕,戶皆朱漆。

上有五行金釘,其十二門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復有金鐶鋪首,布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

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里。   

浮圖北有佛殿有一所,形如太極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繡珠像三軀,金織成像五軀,玉像二軀,作功奇巧,冠於當世,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梁粉壁,青璅綺疏,難得而言。

栝柏松椿,扶疏簷霤;藂竹香草,布護堦墀,是以常景製碑云:『須彌寶殿,兜率淨宮,莫尚於斯也』。 

外國所獻經像,皆在此寺,寺院墻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宮墻也。

四面各開一門。南門樓三重,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形製似今端門。圖以雲氣,畫彩仙靈。

綺錢青鏁,輝赫麗華。拱門有四力士、四獅子,飾以金銀,加之珠玉,裝嚴煥炳,世所未聞。

東西兩門亦皆如之。所可異者,唯樓二重。北門一道不施屋,似烏頭門。

四門外,樹以青槐,亘以綠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斷飛塵,不由奔雲之潤;合歡之發。」[19] 

從上文所述,可以想見永寧寺之建築何等富麗奢華.  洛陽城中類永寧寺之佛教寺院,所在多有,也從而可也想見北魏後期洛陽一地佛教盛,既有千多所佛教寺院.  

既有寺院則必有出家僧、尼.  陽衒之所撰《洛陽伽藍記》一書,對洛陽之重要佛寺多有細緻之描述,其中若干寺院之佛僧係來自西域之胡僧,這些西域胡僧有善於幻炫之術者,而當時洛陽城內也發生頗多靈異事件. 

茲就《洛陽伽藍記》所載有關西域胡僧善於施展幻術、及洛陽城所發生之靈異事件敘述如次: 

(一)西域胡僧施展幻術 

上文提到洛陽城內永寧寺奢華情形,當時有「西域沙門」(指佛教出家人,即和尚)菩提達摩者,據《洛陽伽藍記》稱「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見金盤炫目,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20],極佛境界,亦未有此。』」  

按菩提達摩係中國禪宗開山祖,略稱達摩或達磨.  據《續高僧傳》記述,稱其為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印度有種姓制度,婆羅門為最高一級,依次為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首陀羅最低視為賤民),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者所推崇。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宗,為禪宗初祖.  

另據《景德傳燈錄》載,曾於南朝梁武帝蕭衍普通八年(西元527年)泛海至南海(今廣東廣州).  梁武帝遣使請其金陵(今江蘇南京),因晤談不契合,菩提達摩於同年潛行至北魏,寓於河南嵩山少林寺,西元528年「面壁而坐,終日默」,世稱「壁觀婆羅門」,所傳安心禪法,深受北魏孝明帝元詡推崇,僧俗信奉者頗多[21]

此外,湯用彤之《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稱菩提達摩於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或作孝敬帝,西元534~537年在位)天平年前滅化於洛水之濱. 另舊《唐書》《神秀傳》則指係遇毒卒。

菩提達摩盛讚永寧寺之奢華宏偉為「極佛境界,亦未有此。」這顯示達摩見到「佛」的境界.  

事實上達摩距釋迦佛之涅槃已有一千多年,怎可能見到佛的境界?更何況有否佛的境界,尚待考證,顯然菩提達摩是在宣稱渠曾親見到「佛的境界」. 

至於宇宙中是否確有「佛的境界」(或者是西方極樂世界),固然無法證實,同樣的也無法否定宇宙中無「佛的境界」,因為人類對浩瀚宇宙的認識太以不足,縱然今日科學倡明,對於宇宙而言,仍是微不足道,此所以宗教始終有其虔誠的信徒。 

菩提達摩又曾到洛陽城內修梵寺,此寺位於洛陽城內御道北,寺內有金剛像,據說是鳩鴿不入,鳥雀不接,菩提達摩讚之曰:「得其真相也。」

事實上「金剛」的真像究竟如何?正如同《西遊記》裏孫悟空究竟長像如何一樣,菩提達摩稱「得其真相」,似乎是說達摩曾親眼見到金剛一樣,這又是一椿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之事. 

至於鳩鴿不入、鳥雀不接者,唐人段成式於其所著《酉陽雜俎》卷十一對此有如下一段說法: 「都下佛寺,往往有神像鳥雀不污者,鳳翔人張盈善飛化甲子,言或有佛寺金剛,鳥不集者,非其靈驗也,蓋由取土處及塑像時,偶與日辰王相相符也。」[22]  

段成式雖對金剛神像之所以鳥雀不集,借他人之說,排除「靈驗」之神話,但仍落入陰陽五行之說.  不過段成式對北魏洛陽梵修寺金剛像之鳥雀不集之傳說,也有如下的記載: 

「又言相寺觀當陽像可知其貪富。故洛陽修梵寺有金剛二,鳥雀不集。元魏時(即北魏,拓跋魏,後魏),梵僧菩提達摩,稱得其真像也。」[23]  

這裏仍然提菩提達摩似見到金剛,是否真有金剛,相信達摩自己應是心知肚明.  如果今天有人說見到孫悟空,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這種宣稱見到金剛塑像就說「得其真像也」,事實上也是一種幻術。 

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當時北魏聲威遠播,以其為拓跋氏,西域各綠洲國家咸以「桃花石」稱中國,而「桃花石」實為拓跋氏之訛讀. 


晚至蒙元崛起,成吉思汗西征時,今中亞諸國仍以「桃花石」稱漢人或中國[24](蓋鮮卑拓跋氏其後完全融入漢人之中),  可見北魏當時聲威之盛.  

其時北魏都城有四方來歸之人,其中「西夷(指西域各綠洲國家之人)來附者處崦嵫館,賜宅慕義里,自葱嶺已西,至於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宅者,不可勝數。」(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宣陽門外四里》,台北華正書,1980年,頁160).

雖說「百國千城,莫不歡附」不免有些誇大,但北魏聲威震於四海,則是不爭之實.  當時北魏都城洛陽「附化之民,萬有餘家」,視今日世界各大都市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項引文中的大秦,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西羅馬帝國(因西羅帝國於西元476年已滅亡),而是指都於君丁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東羅馬帝國。

所謂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商胡,多指西域兩河之間的昭武九姓諸國的粟特人,在草原沙漠間旅行,必須成羣結隊,少則兩、三百人,多則五、六百人,如果人數太少,一旦遇到草原游牧部落,則會被刼殺.  

如唐三藏法師玄奘在其西行取經阿耆尼國阿父師泉時,有同行「侶商胡數十,貪先貿易,夜中私發,前去十餘里,遇賊劫殺,無一脫者。比法師等到,見其遺骸,無復財產,深傷歎焉。」[25] 可見一個西域商隊人數之多,唯其人多所以勢眾,始能保障旅途安全.  

在這數百人之中,必有若干來華「弘法」的西域胡僧,胡僧到北魏都城洛陽之後,或僅單純的到各寺院宣講佛法,或自立寺院招徠信徒.  在其招徠信徒中,為標新立異,施展若干「神通」(實即幻術),使信眾在駭異之餘,堅定其信仰。 

但華夏之人,或之後經過多次民族混融後的漢人,受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不知事人、何以事鬼神」理論影響,對宗教並不迷信.  而且漢人(指民族混融後的中國主體民族)相當理性而現實,信奉諸神必有所求,若祈福消災,若升官發財,若卻病長壽,若考試必中……,能達所求,則以以供品或金錢酬神,甚至出資興建寺院,捨宅為寺院等.  對宗教並不十分堅持,此所以在中國並未發生宗教戰爭(另一原因則為中國皇帝自認是「天之子」「天」高於任何神靈,所以任何宗教之神,都無法指揮天子,且需受天子指揮,故不會有宗教戰爭)。 




 [17] 見曹文柱主編之《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頁516;另范文瀾《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冊,頁654。 
[18] 陽衒之,一般均作楊衒之,但筆者堅持應作陽衒之,蓋其所著《洛陽伽藍記》一書,就全書觀之,作者具極高之文學素養,理應擁有極多之歷史文獻,且熟讀此等文獻,且全書文字優美,多用歷史典故,按北魏距今一千多,當時既全學校更無圖書籍,若非世代書香之家,似難孕育出能撰著《洛陽伽藍記》如此嚴謹而詳細之巨著,更何況此書行文流暢用字華麗典雅,若非出身書香世家,何克臻此,近人周延年曾就《北史》、《魏書》詳加孝證,認為楊氏達者無北平藉,經查《魏書》有《陽固傳》北平無終人,有子三人長休之;另《北安.陽固傳》稱陽固有子五人,長休之,弟綝之,次俊之,是認為作陽衒之較為合理。
[19] 見陽衒之著、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校注本》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頁3~4。 
[20] 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閻浮,也譯為閻浮提,據《翻譯名義集》三《世界篇》稱:「《大論》云: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此洲上有樹林。……以閻浮樹,故為閻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圍繞,通名閻浮提」,閻浮也即泛指世界。尤其指印度。
[21] 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頁303 
[22] 見段塑式《酉陽雜俎》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輯入《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2000年,頁639。 
[23] 同注22 
[24] 見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台灣中華書局,1974年,卷上頁十背面。 
[25] 見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頁24、25。阿耆尼國,係今新彊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文中商胡即西域胡商,貪先貿易,指脫隊想先到先行交易,遇賊劫殺,指遇到草原游牧部落,數十胡商竟被刼殺,從而可見每一商隊人數總在三、五百人之多,其中不乏年輕力壯者,且商隊領隊均為有經驗、有膽識、有領導能力者,稱「薩寶」,其後在隋唐時,「薩寶」一詞竟成為朝廷統領西域移民之官名,商隊既有數百人之多,往返需時數年,其中自有胡僧隨之東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