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稱西海,自遠古以來就是眾多民眾聚居(牧)之地區,吐蕃(即清以後之藏族)乃是較晚徙入青海地區者。
據《禹貢》稱其地本西戎所居,夏殷周三代時為西羌所踞,西漢時為張掖、武威、金城、隴西四郡之西塞外,及蜀之北徼外,屬先零羌等諸羌地。
西漢季世王莽時始置西海郡,東晉時為鮮卑吐谷渾所據,諸胡列國時期(即一般史書所稱之五胡十六國)鮮卑族秃髮部之南涼也曾兼有其地,其地向為氐、羌、鮮卑諸族混居之處。
隋大業五年(609年)平吐谷渾,將其地(清海)置西海、河源等郡。
隋末天下大亂,吐谷渾復據其地,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擊破之,吐谷渾降唐,且與唐和親
及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吐蕃攻滅吐谷渾占有其地。
元時為貴德州及吐蕃、朵甘思等處宣慰司,自唐至元有頗多中亞、波斯等廣義西域的穆斯林送入青海地區,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衛拉特蒙古入據其地,清固始汗自西北入青海(註)。
(註)固始汗入青海 - 詳情請參閱"中國四大巨頭五世達賴篇":五世達賴遂結好和碩特部固始汗,希圖引固始汗之力剷除藏巴汗政權...
從而可知青海一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牧)之地。
一、青海地理概況
青海省位中國大陸西北,地處東經89度35分至103度4分、北緯31度19分至39度19分之間,為長江、黃河的發源地。
與甘肅省、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相鄰,面積有七十二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大陸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三個自治區,為最大的省份。
全省轄一個地級市、一個地區、六個民族自治州、四個市轄區、三十個縣、二個縣級市及七個自治縣,有全大陸最大的碱水湖─青海,面積廣達四千多平方公里,幾乎可以放下二十個台北市(台北市二百七十二平方公里)。
青海全省平均高度為三千至五千公尺,境內有唐古拉山、昆崙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等山脈,整個地勢為自西向東、自南向北傾斜降低,形成山峰、丘陵、盆地、高原、谷地交錯分布格局。
境內有柴達木盆地,位於省境西北部,素有「聚寶盆」之稱,四周為昆崙山脈、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所環繞,面積約有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盆地內湖泊多為碱水湖,盆地地下資源頗豐,有鹽、石油、鉛、鋅、硼砂為最,鉛鋅礦為目前全大陸最大的鉛鋅礦。
與甘肅省、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相鄰,面積有七十二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大陸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三個自治區,為最大的省份。
全省轄一個地級市、一個地區、六個民族自治州、四個市轄區、三十個縣、二個縣級市及七個自治縣,有全大陸最大的碱水湖─青海,面積廣達四千多平方公里,幾乎可以放下二十個台北市(台北市二百七十二平方公里)。
青海全省平均高度為三千至五千公尺,境內有唐古拉山、昆崙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等山脈,整個地勢為自西向東、自南向北傾斜降低,形成山峰、丘陵、盆地、高原、谷地交錯分布格局。
境內有柴達木盆地,位於省境西北部,素有「聚寶盆」之稱,四周為昆崙山脈、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所環繞,面積約有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盆地內湖泊多為碱水湖,盆地地下資源頗豐,有鹽、石油、鉛、鋅、硼砂為最,鉛鋅礦為目前全大陸最大的鉛鋅礦。
阿爾金山位於柴達木盆地與新疆塔里木盆地之間,蒙古語意為「有柏樹之山」。
阿爾金山全長七百二十公里,最寬處超過一百公里,整座山體面積為六萬二千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山,位於青海省西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從西藏北部入青海,屬昆崙山系南側支脈),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即源於此山。
巴顏喀喇山位於青海中部偏南,為長江與黃河之分水嶺,此山北麓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源頭所在。
各拉丹冬峰,位於唐古拉山中段,在青海西南部青藏邊境。
阿爾金山全長七百二十公里,最寬處超過一百公里,整座山體面積為六萬二千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山,位於青海省西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從西藏北部入青海,屬昆崙山系南側支脈),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即源於此山。
巴顏喀喇山位於青海中部偏南,為長江與黃河之分水嶺,此山北麓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源頭所在。
各拉丹冬峰,位於唐古拉山中段,在青海西南部青藏邊境。
青海省河流湖泊眾多,每秒水流量在0.5立方公尺的河流(包括幹流、支流)有217條之多,湖泊面積達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2個,可見是水資源極豐的地區。
青海高原與祁連山山地因海拔高,氣溫低不宜農業發展,但水資源豐富、草原面積廣袤。
為大陸第五大牧區,由於深處內陸,氣候寒冷而乾燥,年溫差小,但日溫差大,年均溫為攝氏零下五度至零下八度。
適合農業發展地區在東部黃河與湟河谷地,此一區年均溫為攝氏三至九度,生長期140~230天,年均降水量為250~550公厘,主要集中於六至九月,以柴達木盆地而言,為青海省主要農業產地,此地區年均溫為攝氏二至五度,生長期為150~200天,日照長達3000小時,盆地北部與內部邊緣為新開墾地區也為小麥高產區,為青海省「肥沃之鄉」。
青海高原與祁連山山地因海拔高,氣溫低不宜農業發展,但水資源豐富、草原面積廣袤。
為大陸第五大牧區,由於深處內陸,氣候寒冷而乾燥,年溫差小,但日溫差大,年均溫為攝氏零下五度至零下八度。
適合農業發展地區在東部黃河與湟河谷地,此一區年均溫為攝氏三至九度,生長期140~230天,年均降水量為250~550公厘,主要集中於六至九月,以柴達木盆地而言,為青海省主要農業產地,此地區年均溫為攝氏二至五度,生長期為150~200天,日照長達3000小時,盆地北部與內部邊緣為新開墾地區也為小麥高產區,為青海省「肥沃之鄉」。
青海省地下資源富饒,已探明的礦產有一百三十多種,其中鋰、鉀、湖鹽、鎂鹽、鉛、鋅、雲母……等都有極大的蘊藏量。
由於地勢高亢,河流眾多,對發展水力發電擁有巨大潛力,從而觀之,青海絕非荒涼不毛之地,若能妥善建設,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陸西部工業重鎮。
由於地勢高亢,河流眾多,對發展水力發電擁有巨大潛力,從而觀之,青海絕非荒涼不毛之地,若能妥善建設,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陸西部工業重鎮。
參考地圖:史圖館32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