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Crosscol

匈奴帝國 - 匈奴帝國的創立(五)平城之圍

Views since 2020-01-25
平城之圍


冒頓單于統治下的匈奴,日見壯大,成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而南方,中國西漢初建,國力並不穩固。

當時匈、漢雙方大致以膚施、朝那一線,形成南北對峙。西漢時,膚施故城約當今中國陝西省榆林市的綏德縣,朝那故城約在今中國甘肅省平涼市西北。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對於原本戰國時代的六國皇室後裔,除了燕國後人臧荼逃入匈奴外,多半基於現實的考量,而不得不加以任命,像原來韓國的後人信,仍封為韓王,並讓韓王信駐守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  可是當韓王信到晉陽後,見晉陽殘破不堪,根本無法防守,於是請求調防馬邑,馬邑其地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匈奴。

高祖一聽韓王信願意近距離攻打匈奴,打從心底樂觀其成,因為劉邦建立西漢後,將天下分封給劉氏子弟,以確保家天下得以延續。可是由於帝國初建,實力不足,受客觀環境約束,對韓國後人不得不封以"王"的爵位。

現在韓王信自請面對匈奴,自然順水推舟准他移防馬邑,如果韓王信能遏阻匈奴南下,固然是好事一樁;如果韓王信抵擋不住匈奴的南侵而被殺,等於替高祖除去一個心中的大患。

韓王信到了馬邑之後,對於繕修防禦工程可說是不遺餘力。就在防禦工程初步完工時,匈奴冒頓單于大軍南下,團團圍住馬邑,時為高祖六年(西元前二○一年),也就是冒頓單于九年。

韓王信一看匈奴大軍來勢洶洶,但是因為多為騎兵,而馬邑防禦工事又做得相當不錯,加以騎兵對於攻堅並不擅長,所以雙方僵持了好幾天,不分勝負。冒頓單于見久攻不下後大怒,即刻增兵再攻,韓王信眼見自己人單力薄,無法長期防守,於是立刻向漢高祖求救,同時為了拖延匈奴的猛攻,還派遣使者到匈奴營中向冒頓單于謊稱準備投降,希望能拖延到漢高祖的援軍到來。韓王信這一招緩兵之計,就當時情況來看,也是不得已的作法,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而漢高祖接到韓王信的求救信後,確實也派了援軍北上,只是援軍到了晉陽就不肯繼續往北,或許是得到錯誤的訊息;或許是援軍的主帥害怕和匈奴作戰,竟向高祖報告韓王信可能會投降匈奴。高祖對異姓諸王本來就不是很放心,聞訊後立刻派遣使者到馬邑責備韓王信,韓王信被高祖派來的使者一責問,感到又羞又怒,心想既然如此還不如真的叛漢,原先假意要向匈奴投降,這時只得假戲真做,於是大開馬邑城門,把馬邑獻給匈奴。冒頓單于自然大喜,於是以韓王信為嚮導,揮師南下直逼晉陽。

戰報傳到西漢國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高祖大吃一驚,因為從晉陽到長安並不太遠。而高祖這時的心態還自認既能打敗有西楚霸王之稱的項羽,區區游牧的匈奴何足道哉?於是準備御駕親征,率領了三十二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高祖七年(西元前二○○年),漢軍在秋高氣爽時揮軍北上,於晉陽北方跟韓王信的部隊相遇,韓王信無心戀戰,稍作抵抗之後,就退回馬邑。冒頓單于聽說韓王信戰敗,就指派左、右賢王帶兵前來救援。雙方在晉陽城外一戰,高祖又打了一場勝仗,擄獲不少匈奴人畜。這下更激發了高祖的豪情壯志,認為只要再和匈奴交戰,必能掃滅匈奴。

當韓王信撤退回馬邑時,有白土(今河南省境內)人曼丘臣、王黃等聚集韓王信的散兵,擁立原趙國的苗裔趙利為趙王,一時之間也形成一支稍具規模的力量,這支力量也投向匈奴,共同聯兵擊漢。

高祖大軍部隊繼續北上,時序已經是十月了,北方大雪紛飛,高祖的大軍部隊並沒有準備禦寒衣物,但是高祖卻未想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大軍部隊到達山西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的白登山時,冒頓單于發四十二萬大軍,包圍漢軍,漢軍既寒又飢,被圍了七天,許多士兵的手指頭都凍傷, 眼看就要被匈奴消滅了。

高祖急得團團轉,最後迫不得已採納陳平的"奇計",向匈奴求和,冒頓單于這才讓出一條路,讓高祖得以率著殘兵敗將,狼狽不堪地逃回長安。

原來冒頓單于早先的敗仗,是他戰略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他誘敵侵入的一種戰略,冒頓單于是個天才型的軍事家,他這種誘敵深入的佯敗戰略,成為此後一千多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戰略,晚到十三世紀蒙古成吉
思汗也常用這招克敵致勝。

至於說陳平的"奇計",詳細內容究竟為何?<史記>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內容,可能是因為這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所以司馬遷不願意把"奇計"的詳細內容記載下來。不過儘管如此,後世仍然可以從高祖回到長安後對匈奴的措施,歸納出"奇計"的內容。

高祖回到長安後,為了履行對匈奴冒頓單于的承諾,要把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只是高祖只有一個女兒魯元公主,而且早就嫁給了趙張敖,再加上高祖之妻呂后哭著請求說:"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 而魯元公主既不能嫁,漢廷就把宮中的"良家子"封為公主,然後嫁給冒頓單于。

於是在高祖九年(西元前一九八年),西漢派劉敬為使把"公主"送到匈奴,冒頓單于也欣然接受。此外,"奇計"內容可能還包括每年贈送黃金、米、酒及帛等物資給匈奴。

劉敬作為護送"公主"出嫁的特使,同時也負有窺探匈奴內部虛實的任務,劉敬帶去美人、黃金、米酒及布帛之類的物質,應該也頗受匈奴的禮遇。

而劉敬回來後果然帶來了一份"建議",大意是說:

"匈奴盤踞河南地的白羊王、樓煩王,距長安只有七百里,快馬一天一定就可以到長安(河南地早先被蒙恬奪去,後來秦末天下大亂,匈奴又搶了回來)。長安關中這一帶,經過戰亂,人口稀少,但是秦川八百里土地肥沃,可以移民充實。現在漢雖建都關中的長安,但人口太少,而且東方有六國遺留下來的豪門大族,一旦國家有警,他們必趁機作亂。陛下您現在還不能高枕無憂,應該把六國的後人以及豪門大族遷到關中來,平時可以藉著人口的優勢,使匈奴有所顧忌而不敢輕易入侵。如果諸侯有不臣之心,也可以隨時揮師東伐。這樣才是強幹弱枝的作法。"

高祖採納了劉敬的意見,於是就把原來齊國、楚國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及田氏五族,以及地方豪傑,強制遷到關中。這次的遷徙大約有十幾萬人之多,從此也可見西漢初年,匈奴力量之大,使大漢帝國必須遷徙人口以充實關中。

高祖以"家天下"治國,日久漸不容六國遺緒以及參與開國的元勛諸侯,對這些異姓諸侯充滿猜忌之心,總是找藉口加以殺戮。於是北邊的異姓諸侯人人自危,紛紛遣使向匈奴示好,以備一旦被高祖懷疑時,可以有一個退路,甚至已經有人逃奔匈奴,就像漢開國功臣陳豨、盧綰,都因為招忌而投降匈奴。

從這些人的投奔匈奴,也可以想見當年匈奴跟漢人並沒有很大的民族隔閡。而高祖對功臣的猜忌與殺戮,正應驗了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此後一、二年,西漢都是以歲贈黃金、米、酒及帛給匈奴,間或也以良家子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兌現平城之圍時所許下的承諾,並換取邊境的安寧。

下一篇: 嫚書之辱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