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Crosscol

唐朝 vs 吐蕃 (五) - 完結篇

Views since 2020-01-25
從使者往來看唐蕃關係

上一篇:唐朝 vs 吐蕃 (四) 唐蕃關係 


結論

吐蕃是內含複雜的民族,但與漢人一樣源遠流長,而且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綿密關係。

可是既有衝突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互融合與吸納。這也是兩個民族或兩種文化碰觸時必然發生的情況。

就唐、蕃兩大民族而言(事實上這兩大民族各自都是由許多民族混融而成,兩者都不是單一血緣體民族),彼此相同之處遠多於相異之處,但雙方未能妥善掌握求同存異的思維,以致有唐一代除太宗朝中期及高宗朝初期,也即吐蕃松贊干布贊普娶唐文成公主至松贊干布辭世之前,唐、蕃關係至為融洽,贊普本人也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更遣吐蕃酋豪子弟到長安入國子學以習《詩》、《書》,並聘請唐人之「識文之人,入蕃「典其表疏」,以是唐蕃文化雙向交流,其所以能如此者,應係文成公主居間調和之功。

西元650(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松贊干布辭世,據五世達賴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記》所載,文成公主及尼泊爾赤尊公主均無子嗣。

松贊干布之前曾納茹容蕯、象雄(即羊同)蕯及孟蕯赤姜等三部落頭目之女為妾,僅孟蕯赤姜生有一子名曰貢日貢贊(或作昆贊、昆松見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頁407)。

貢日貢贊於十三歲時,松贊干布禪位於他,但貢日貢贊在位六年(十九歲)時病卒,松贊干布又重掌贊普之位[26]

及松贊干布辭世,遂由其孫芒松芒贊(貢日貢贊之子)嗣立,時年僅十三歲[27],與文成公主無血緣關係,自是無影響力,由重臣大論祿東贊執政秉。

祿東贊頗有才華兼具器識,講兵訓師,雅有節制,之前吐蕃之能兼併群羌,多出其謀,時吐谷渾降附於唐,吐蕃大論祿東贊深為怨忿,遂發兵討吐谷渾。

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吐谷渾、吐蕃雙雙上表唐廷,求判曲直,並祈援助,高宗兩皆不許,其時適有吐谷渾之臣素和真因罪投奔吐蕃(其不投唐者,以吐谷渾已降附唐,如投唐,恐被遣回),乃向吐蕃具言吐谷渾之虛實,由是吐蕃之伐吐谷渾乃大獲勝。

吐谷渾諾曷鉢可汗及所娶唐弘化公主率千餘帳投涼州,上表唐廷告急。唐高宗於其咸亨元年670年,其年原為總章三年,改元咸亨)四月,詔以右威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右衛將軍郭侍封為副,率軍十餘萬以討吐蕃。

軍至大非川(約當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西南切吉曠原),兩軍接戰,唐軍大敗,雙方一旦訴諸武力,就很難恢復既往之和睦關係。

關於唐、蕃大非川之役,唐軍以大敗收場,但《西藏王臣記》則憑空杜撰了如下一段「人造的歷史」說是:

繼後,王孫芒松芒贊繼承王位。此時唐廷已知化身大王升遐,乃發兵入藏(應為吐蕃,但譯者為求通俗而用「藏」)直抵神變大寺(應即是神變殿堂,藏語音譯為熱蕯楚朗),穢積金剛神,變化神兵,出而應戰,唐兵逃遁。倫布噶為報此恨,又率領藏軍十萬,大襲唐軍,噶爾卒於軍中(似指大論祿東贊)此後又盛傳唐軍入藏,……未幾,唐軍果至,縱火燒布達拉宮,……(見該書漢譯本頁33


這一段唐軍入藏,火焚布達拉宮之記載,兩《唐書》未有隻字片語提到,顯屬五世達賴喇嘛憑空杜撰。藏文史料 宗教與史事混淆不清外,往往天馬行空任意杜撰。

試想唐軍果真進入拉蕯,此乃唐蕃接觸以來從未之「豐功偉績」,兩《唐書》豈有不予以載錄之理,反而載記唐軍大敗於大非川?更何況大非川西南距拉蕯尚有一千多公里之遙,唐軍如何去得?

可見藏文史料向乏可信度,縱然時至近現代藏文著作仍有此病,如夏格巴所撰之《藏區政治史》,對許多證據確鑿之史料,仍師心自用,或予纂改,或任意刪除,僅能作為參考而乏可信度。研究吐蕃或西藏史事,仍以漢文史料最為可靠。


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
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

邊疆少數民族諺語集錦
人把地種好,地把人餵飽。(維吾爾族)
火煙不出屋,場上別晒穀。(黎族)
早霧晴,晚霧雨。(白族)
螞蟻出洞,小雨不停;長蟲出洞暴雨淋淋。(彝族)
兩人相好,六十年嫌短;兩人不合,十六年嫌長。(侗族)
相愛才交友,合意才聯親。(水族)
不作異鄉人,不知故土親。(維吾族)
馬馳千里,總想著群體;人走千里,總想著故里。(哈薩克族)
人老思鄉,人老思林。(藏族)
山是柯爾克孜人的父親,水是柯爾克孜人的母親。(柯爾克孜族)
秋天不積草,來年無春羔。(蒙古族)
拿弓的人忘不了箭,騎馬的人丟不了鞍。(滿族)
勤堵水有魚吃,勤種田有飯吃。(傣族)
男兒莫閑坐,少女少串門。(回族)
不出力鋤,怎挖得根。(瑤族)
一年辛苦,十年幸福;前人辛苦,後人幸福。(壯族)
人不學落後,刀不磨生銹。(回族)
節錄自(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編寫組,《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
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朘




延伸閱讀:

唐朝 vs 吐蕃(五): 結論





[25]  見《新唐書.高宗紀》,另《資治通鑒》卷二○一,也載此事。
[26]  《西藏王臣記》係劉立千所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以上所述見該書頁31
[27]  或曰年僅四歲,見恰白.次旦平措,諾章.吳堅,平措次仁者,陳慶英,格桑益西、何宗英、許德存譯《西藏通史》,西藏社會科學院,中國西藏雜誌社,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上冊頁109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