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Crosscol

成吉思汗西征 (二) 滅花刺子模

Views since 2020-01-25


蒙古三次西征,在世界史上絕對是一件大事,首開其端的是大蒙古國(伊克‧蒙兀爾‧烏魯斯)創建者成吉思汗鐵木真,渠討伐花剌子模,掀起其後由其子及孫的另兩次西征.

對於蒙古西征,雖然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歷來史家對蒙古西征的評價褒貶不一,而其所以西征,更有深入探討必要.

而其討伐花剌子模完全攻滅該國後,其王摩訶末二世之予札蘭丁之下落,以往各書僅稱札蘭丁跳入印度河脫逃,未作進一步之追究.

另者成吉思汗之西征,究竟應否納入國史,凡此均值得探討,本文擬就以上各點加以析論。

二、成吉思汗西征


花剌子模是中亞地區文明古國,當耶律大石之西遼建國後,以其英武而公正,威名遠播,時東喀喇罕汗國因不堪葛邏祿人(係突厥系民族,唐時高仙芝與阿拉伯之戰,即因葛邏祿人陣前倒戈,致令高仙芝大敗)及四周游牧民族之騷擾,因慕耶律大石之威名,自動表示願意歸附於喀喇契丹(西遼)。

耶律大石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東喀喇罕汗國首府八拉沙袞,並以為都,改稱虎思斡耳朵,據稱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即誕生於此地。

西遼獲得東喀喇罕汗國後,遂與西喀喇罕汗國為鄰,按西喀喇罕汗國領域在今中亞錫爾河、阿姆浸兩河之間,時其汗易卜拉欣與伊斯蘭教神職人員不睦,以致汗國動燙不安,由是遂予耶律大石向西擴張機會,輕易拿下西喀喇罕汗國,並將兩河之間改稱為河中府,府治為今薩馬爾罕。

之後耶律大石將目標放在花剌子模上,按花剌子模位於西喀喇罕汗國西北方,占有裏海及鹹海南岸、錫爾河、阿姆河下游(此兩河均注入鹹海)的廣大區域,花剌子模初為塞爾柱突厥的藩屬,由是等於塞爾柱突厥與耶律大石的西遼對峙,雙方終於發生大戰,耶律大石獲勝,因而花剌子模遂成西遼藩屬,向西遼納貢稱臣。
(圖來源:維基百科 - 耶律大石)

成吉思汗崛起時,西遼已經勢衰力微,花剌子模遂有不臣之心,其時花剌子模之沙(註)為摩訶末二世。

(註)沙 - 為伊斯蘭教世界國家元首之意

以玉龍格摩訶末二世之母為一極有野心女性,干涉國政,離間摩訶末與其子札蘭丁。

而札蘭丁為摩訶末諸子中最英勇精明者,然而在摩訶末之母挑撥離間下,使摩訶末父子不能同心協力。

花剌子模內部已呈不穩定狀態,但摩訶末二世對此毫無警覺,不僅如此,對成吉思汗之崛起也毫無警惕意識,甚至後悔何以不在蒙古入侵中國前(此處中國指金朝),先行征服中國,從而可見其狂妄無知。

摩訶末二世曾在西元1215(成吉思汗十年、南宋寧宗嘉定八年)派巴馬烏丁‧拉濟Baha al Din Razi為使到成吉思汗處刺探蒙古軍力以及各方面情況。

當時蒙古正全力討伐金國,並打算滅掉金國後,再順道南下攻打南宋,不料蒙古軍缺乏攻擊城市國家經驗,也無攻擊高厚堅實城牆工具,致圍攻金中都(今北京)三年,始終無法攻破。

此時見花剌子模遣使來見,自然不願節外生枝,所以對花剌子模來使優予接待,並告訴來使,蒙古承認花剌子模摩訶末沙是西方的統治者,並要求花剌子模承認大蒙古國成吉思汗是東方的統治者。

更建議東、西方之間應能和平相處自由貿易,並且認摩訶末為兒子,按當時成吉思汗已經六十一歲,就當時而言,已可算是高壽,而且在成吉思汗的認知中,將摩訶末視為兒子是一種優寵。

來使話帶回玉龍格赤後,摩訶末沙認為成吉思汗將之視為兒子,是一種奇恥大辱,不過對自由貿易和平相處仍然勉於同意,於是雙方簽定和約。

蒙古攻金久未能克,但金已大受其害,遣使蒙古以賠款、割地、嫁公主乞和,成吉思汗遂允與金和。

成吉思汗既接受金之求和,一時東方無戰事,西方又已擒殺乃蠻遺緒屈出律,將西遼納入版圖,心想麾下諸將隨之作戰馳騁疆場十有餘年,掠得奇珍異寶也相當可觀(游牧民族視戰爭為生財之機會),因此想與花剌子模進行和平貿易,遂派遣花剌人亦速甫等三人為使,攜帶許多珍貴禮物,前往玉龍格赤見摩訶末沙,說明和平貿易之意願,使者轉達成吉思汗的話對摩訶末沙說:

我知君勢之強君國之大,我知君統治大地之一廣土,我深願與君修好,我之視君猶愛子也,君當知我已征服中國,服屬此國北方之突厥民族,君應知我國戰士如蟻之眾,財富如銀礦之豐,實無須覬覦他人領土;所冀彼此臣民之間得以互市,則為利想正同也。

摩訶末召見馬合木,詢以:成吉思汗征服桃花石(註)了嗎?

(註) 桃花石按中亞人稱中國為桃花石,只是當時中國實係女真族所建之金。
為何中亞人稱中國為桃花石?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當時北魏聲威遠播,以其為拓跋氏,西域各綠洲國家咸以「桃花石」稱中國,而「桃花石」實為拓跋氏之訛讀.

馬合木回答:「此一大事孰能虛構?

摩訶末沙怒道:「我國之大,汝所知也,顧乃敢謂我為子,彼虜何物,兵力幾何?


馬合木見摩訶末沙發怒,不敢將成吉思汗強大實況回告,只敢以奉承方式告以蒙古兵豈能與花剌子模盛壯之軍隊相提並論,由是摩訶末始息怒,釋放此三使者回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見三使者安然歸來,這三使者當然隱瞞了摩訶末沙發怒情狀,成吉思汗遂認為和平貿易之事已獲得花剌子模之認可,於是就命諸宗王,諸諾顏、諸可敦、諸將領將私人所有財物,組成一支約四百五十人之商隊,前往中亞河中地區進行貿易。

成吉思汗的本意是要那些追隨他多年的宗王、諾顏、可敦、將軍等人,發一筆財,以慰其多年來的辛勞,時為成吉思汗十三年(西元1218年,南宋寧宗嘉定十一年)

這支四百多人的商隊走到訛答剌時,當地花剌子模守將為亦納勒朮Inalchug,此人自稱是摩訶末沙母親秃兒罕哈敦(係康里族)的親戚,自恃有強大的靠山,又垂涎商隊所攜帶的奇珍異寶,竟然扣留商隊,同時又派人向摩訶末沙報告,誣指商隊是大蒙古國成吉思汗的間諜,摩訶末沙財迷心竅,竟然同意將商隊四百多人全部處死,並將商隊所攜帶的財物賣給布哈拉及薩瑪爾罕的商人,摩訶末沙確實發了一筆財,但卻觸怒了成吉思汗。

商隊中有一人僥倖逃脫,遂將經過情形向成吉思汗報告,成吉思汗聞「驚怒而泣,登一山巔,免冠解帶置項後,跪地求天,助其復仇,斷食祈禱三日始下山」。

成吉思汗於是決定親自率軍西征,並從此掀起蒙古西征的序幕。

成吉思汗為慎重起見,於西元1219年在大軍出征前夕,派中亞人巴合剌為正使,另加派兩個蒙古人為副使,到摩訶末沙處傳達成吉思汗旨意,大意為:

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王,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請即備戰。[11]

摩訶妄自尊大,對成吉思汗之「最後通諜」竟不在意,不僅如此,更殺了中亞人正使巴哈剌,將兩個蒙古副使的鬍鬚給剃個乾淨,蒙古人視鬍鬚為男子的尊嚴,強行剃鬚,等於剝奪了蒙古人的尊嚴,這對成吉思汗的怒氣而言,無異是火上加油。

雙方都開始動員,雙方究竟動員了多少人?歷來研究者有不同看法,若干研究者曾毛估成吉思汗動員了七十萬、六十萬、二十萬人,以當時蒙古的實力而言,動員六、七十萬人,可能性不大,動員二十萬人之說,較合常情,鐵木真在動員時曾向西夏征兵,西夏皇帝拒絕出兵並說:「汝既無充分軍力,不值稱王。[12]

這觸怒了成吉思汗,埋下後滅絕西夏的藉口,因此成吉思汗動員二十萬人之說較為可信;至於花剌子模摩訶末沙方面,各研究者多稱動員四十萬人。

成吉思汗雖動員二十萬大軍並御駕親征,但對蒙古龍興之地斡難河畔,還是極其重視,命其幼弟帖木格斡赤斤率兵留守,兼以鎮撫塞外新降各部族,以免大軍西時有後顧之憂。

此外,畏兀(即後來之維吾爾)亦都護(回紇部落領袖稱謂)巴而朮阿爾忒的斤、阿力麻里王錫格納克的斤、喀喇罕沙阿兒斯蘭等,也各率其本部兵馬從征。

成吉思汗兵分五路,

第一軍:由次子察哈台、三字窩闊台率領;
第二軍:由長子朮赤統率;
第三軍:由阿剌黑、塔海、速客秃率領;
第四軍:由者別(或稱哲別)所率領;
第五軍為中軍:由成吉思汗與其第四子拖雷所率領。

其進軍形勢如所附圖,成吉思汗之軍隊在人數上雖然較少,但大部分都曾參與討伐女真金之戰爭,對攻打堅實高厚的城牆已具有相當多的實戰經驗。




而花剌子模摩訶末沙雖擁有倍於成吉思汗的兵馬,但其素質低劣,而摩訶末沙本人也不具有在兵荒馬亂指揮若定的才華。

當蒙古成吉思汗大軍壓境時,花剌子模眾大臣都認為如由摩訶末沙之子札蘭丁為統帥,或有勝算,但在摩訶末沙之母挑撥下,摩訶末沙對其子札蘭丁深懷戒心,唯恐一旦釋出兵權,將無法收回,更怕札蘭丁一旦握有兵權,或將進行篡位,因此絕不將軍隊交予頗具領導才華的札蘭丁指揮。

抑有甚者,摩訶末沙的思維未能與時俱進,而情報工作也未能跟上時代,仍停留在蒙古兵只能打草原野戰,不能打設防堅固的城市,因在戰略上採取:在草原地區對蒙古軍之進擊,不予抵抗,而將大部分軍隊用於防守分散各地的城市如訛答剌、不花拉、薩馬爾罕等處,僅以少數部隊用以維持諸城市間之交通及小規的戰鬥,又命統治波斯的長官,征集軍隊以為後備之用。

摩訶末沙不知道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金朝時,早已習得攻堅的戰術,尤其在攻占金朝的若干城市之後,虜得頗多中國工匠(以今天的話說就是工程師或科技人員),協助其製造攻城必須的機械與技術。

如攻城所用的弩砲、以土石填平城外的濠溝,或修築土台使與城牆等高等機械或技術,填平濠溝或修築土台所需勞力,都是運用戰俘或當地人力,對蒙古軍戰力毫無所損,或有時命這些戰俘或當地人先登上土台,充當砲灰,可見蒙古軍早已不是往昔的吳下阿蒙。

在蒙古軍發動攻勢之前,摩訶末沙曾到薩馬爾罕城堡濠溝等處巡視,見防禦工事堅固、守城將士勇壯,曾發豪語稱:

韃靼兵眾(韃靼指蒙古),投鞭足以填之。

這口氣像極了西元386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下伐東晉所說的「投鞭斷流」,所謂驕兵必敗,摩訶末沙的心態似已注定其結果。

蒙古成吉思汗方面,其部署大致如次:

1.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領一軍,附以畏兀亦都護所率騎兵約一萬多人,進攻錫爾河下游、鹹海東岸之氈的(或作贊的),預計攻下氈的並掃燙錫爾河下游地區,然後溯錫爾河而上,與其他蒙古軍會合。

2.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及三子窩闊台領一軍,以進攻位於錫爾河中游之訛答剌城為目標,也預計攻下訛答剌城後,也溯河而上,與其他蒙古軍會合。

3.以大將阿剌黑、速亦客秃及塔海領一軍,預計沿拔汗那河谷(即費爾干納河谷)進攻位於錫爾河上游之浩汗城,然後與二軍會合。

以上三軍所攻擊者,均為沿錫爾河之三大主要城鎮,屬於正面攻擊,依成吉思汗戰略,此三路軍應為「右手軍」,並非蒙古軍主力所在。

4.由大將者別(或作哲別)率一軍,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出發,翻越帕米爾高原,沿阿姆河上源而下,進攻河中首府薩馬而罕。

者別(或作哲別)所率軍約二萬五千多人,因須翻越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沿途冰天雪地、披荊斬棘極為艱辛,較之漢尼巴攀越阿爾卑斯山,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此路軍應視為成吉思汗戰略中之「左手軍」,當也非主力軍之所在。

5.成吉思汗自率軍五萬人,並由幼子拖雷及大將速不台偕行,預計俟朮亦一軍攻克氈的城並清除錫爾河下游地區後,秘渡錫爾河,進入紅沙漠而後襲擊不花剌城(或作布哈剌,位於薩馬爾罕之西,也河中重鎮),此軍當為此次西征主力所在,為成吉思汗戰略中之「中軍」。

戰略部署即已完成,成吉思汗遂於其十四年即西元1219(南宋寧宗嘉定十二年、金宣宗完顏珣興定二年)歲次己卯,各路軍展開攻擊行動。

茲據《史集》、《世界征服者史》、《草原帝國》、《多桑蒙古史》等文獻所載,花剌子模摩訶末沙對蒙古軍行動似是一無所知,仍然淘醉在「韃靼兵眾,投鞭足以填之」之中,所以當蒙古軍兵臨城下,莫不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付。

蒙古軍則按預步驟進攻,朮赤一軍攻下氈的城並盪平錫爾河下游地區後,成吉思汗率五萬人於次年(西元1220年)春融雪季節,秘渡錫爾河奔向紅沙漠,向不花剌推進。

察哈台、窩闊台一軍圍攻訛答剌城,該城守將也就是引起此次西征的亦納勒朮,自恃城內儲糧豈足,兼以兵多將廣,遂負城頑抗,致圍城達五閱月之久始克之,執亦納勒朮殺之,以為蒙古商隊復仇。

阿剌黑等三人所率一軍僅有五千多人,進攻別納克忒,此城守城守將多為康里突厥人,圍攻三日始克之,盡將城中工匠收集納入蒙古軍中,既克別納克忒,乃續向浩罕進軍(浩罕或作忽氈),浩罕守將帖木兒滅里Timour Melik極為驍勇,僅以千人拒蒙古軍,雖不敵退守河中一小島中,輾轉逃走,最後僅以單騎走奔摩訶末沙之子札蘭丁處。

成吉思汗自率之一軍在向不花剌推進時,行近匝兒納黑Zernouc鎮,鎮民皆民皆避之城堡,經成吉思汗命人往諭始降,成吉思汗對該鎮人民頗為友善,除征兵一隊、毀壞城牆外,一任該鎮人民歸家各安其業。

沿途又降服訥兒Nour城,未幾進至不花速城,此城有花子模守軍二萬,頑強抵抗數日,自忖不能支,於夜間逃出,此舉實出蒙古軍意料之外,誤以為城內守軍進行夜襲,急退。

花剌子模軍竟未能把握此良機趁勢追擊,反而更加快遁逃,於是蒙古軍乃回師反擊,一路追殺及於阿姆河畔,二萬守軍死亡殆盡,既克不花剌,乃入城,成吉思汗諭全城官民曰:

應知汝曹已犯大過,而人民之長負罪尤重,設汝曹問我所言何據,我將答汝曰:我為上帝之災,設汝曹無大罪,上帝曷降災汝曹之首?

於是不花剌城人民頗受屠殺掠奪之災。

成吉思汗率軍續向薩馬爾罕前進,自不花剌至薩馬爾罕僅五日行程,花剌子模摩訶末沙以四萬兵守城,增繕堡壘,防禦工事頗為堅固。

成吉思汗作戰,必定先探聽敵方虛實,也就是做好情報工作,成吉思汗得知薩馬爾罕有堅強的防守,遂不正面攻堅,先行略取薩馬爾罕四周之地,使該城孤立無援,之後始移師攻城,至西元1220年五月初終於攻下薩馬爾罕。




當時蒙古大軍正在追擊花剌子模摩訶末沙,摩訶末沙由於錯估情形勢,認為蒙古軍缺乏攻城經驗,只要堅守幾座大城,蒙古軍將莫可奈何,假以時日,蒙古軍必因糧秣不足,而自動退郤,屆時甚至可以趁勢追擊。

然而事與願違,在成吉思汗領導下,蒙古軍陸續攻下氈的、訛答剌、布哈拉、薩馬爾罕……等大城,接著朮赤、察哈台及窩闊台也攻下花剌子模首都玉龍格赤(或作兀龍格赤)。

摩訶末沙沿裏海南岸逃往阿摩爾Amol or Amul,即《元史》中之阿模里),但蒙古軍仍不放過,繼續追擊,乃乘船逃入裏海中之阿必思渾島Abisgon,此時已身罹重病,自知不久人世,乃召集隨侍身邊之札蘭丁、斡思剌黑沙及阿里沙三子宣布遺命。

以札蘭丁嗣立,並囑另二子必須效忠札蘭丁,未幾,摩訶末沙病死小島上,時為西元1221年。

札蘭丁嗣立為花剌子模沙之後,花剌子模內部又生變化,有數萬花剌子模兵擁立闇弱無能之斡思剌黑沙,更進而謀害札蘭丁之意。

札蘭丁乃逃往呼羅珊,之前從浩罕脫逃之守將帖木兒滅黑以三百騎從,急渡沙漠而至納撒Nasa,此後札蘭丁深入各地收集流亡,其後到迦色尼城,獲該城守軍擁護,札蘭丁遂擁有武力,從事復國工作。

前曾提及成吉思汗對敵入的戰略思維是趕盡殺絕,不留遺孓,現既知花剌子模札蘭丁不但仍在人世,且又擁有武力,自是不能放過,必須加以殲滅.

其時(西元1221年)札蘭丁在今喀布勒Kabul之北一百五十公里處之巴魯安曠野,遇上成吉思汗所派大斷事官失吉刊忽秃秃所率追擊之軍,札蘭丁驍勇善戰,擊敗蒙古軍,此役也為蒙古西征所有戰役中唯一敗績。

札蘭丁獲勝後,軍威大盛,但不幸其軍中兩員大將竟為爭一匹阿拉伯駿馬,而彼此反目,其中一人竟一怒率其所部離去,使軍威甫振之札蘭丁實力大減,不得已撤回迦色尼,及聞成吉思汗大軍追來,遂棄守迦色尼而向印度逃逸。

按成吉思汗原屯駐於塔里寒,聞失吉刊忽秃忽戰敗,急自率大軍越興都庫斯山,抵巴魯安曠原,除命失吉刊忽秃忽詳細報告戰敗情況外,兼程追擊札蘭丁。

追至印度河邊時,成吉思汗憐惜札蘭丁英勇,欲生擒而後使之歸降,遂將札蘭丁團團圍住,札蘭丁趁蒙古軍小却之機,縱身躍入印度河中,隨波逐流,蒙古兵不善水,只得任其隨波逃逸,成吉思汗目睹此景,環顧左右贊之曰:

犬父竟有虎子,此人可供諸子效法。

至此成吉思汗西征告一段,未幾即行班師,於1225年返回蒙古。












延伸閱讀:



[11]  見《多桑蒙古史》馮承鈞譯,但多桑稱係引自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此書有何高濟譯本,江蘇教育出版,2005年。
[12]  見《蒙古與俄羅斯》漢譯本上冊,頁28

地圖來源:史圖館43史圖館45

張貼留言

0 留言